返回栏目
首页网络 • 正文

互联网消费金融“第三势力”的崛起与隐忧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闵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万亿消费金融市场中,一股正在崛起并不断壮大的“第三势力”,助推着自2015年初起到如今的消费金融热潮。

  这股势力不容小觑,真正让市场火起来,让消费者知道这个词的就是它们。在诸多消费金融从业者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弄潮儿”究竟是谁?在消费金融大爆发时代它们会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又会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崛起

  长期以来,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近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巨头及数量众多的互金平台也先后杀入市场,并逐步形成互联网消费金融“第三势力”。

  所谓“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是传统消费金融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其本质还是消费金融,但相较于传统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大大提升了效率。

  从具体业务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别于住房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小额信贷。通常来说信贷期限不会超过一年,信贷金额在20万元以下,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包括医美、教育、旅游、租房等)分为消费分期及小额信贷(属于现金贷)两种。

  除了持牌机构的互联网化,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上大致形成了几种代表性模式:一类是依托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消费金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为代表;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乐信旗下分期乐等;还有一类是P2P平台,以拍拍贷、人人贷等为代表。

  “以BATJ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依托电商和社交场景深耕金融,与消费金融‘正规军’逐渐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一名持牌系消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公司手握大量用户数据,在流量运营上具有很大优势,因此会给“正规军”带来一定的威胁。

  记者了解到,此前电商巨头推出的消费金融服务主要还是针对其自身消费场景下的分期产品,随着用户征信数据的不断积累,针对非消费场景下的个人信用贷款也陆续出现。以2016年1月正式推出的蚂蚁借呗为例,按照芝麻分分数不同,用户可申请1000元~30万元的贷款额度,利率在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五,还款最长期限为12个月。数据显示,2017年借呗全年利润总额近72亿元,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亦高达61亿元。

  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场景发展起来的分期平台亦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最多、竞争最激烈且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最大的类别。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与百融金服旗下百融行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指出,与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分期平台往往是与场景方合作,代消费者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之后再由消费者分期向分期平台偿还。

  如主打3C产品的分期购物商城分期乐,其通过与苹果、宝洁、OPPO、VIVO、美的等品牌商建立合作,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产品分期服务。乐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乐信“新消费”战略,分期乐商城今年将继续拓展更多商品品类和品牌,加大服务类商品比重,引入优质电商平台进驻。归根到底,重点还是往年轻人喜欢的品类去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额现金贷领域,除了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及初创型公司在布局外,P2P平台早已“跑马圈地”。随着网贷监管意见提出小额分散原则,并对贷款额度进行限制,越来越多P2P平台的小额信贷业务被推上市场。从拍拍贷等多家美股上市互金公司的业绩来看,小额信贷业务对其利润贡献占比较大。

  TO B新生意

  从上述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来看,资金来源构成了不同平台之间发展模式差异的原因之一。“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主要是通过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资金,资金成本较低;而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主要是选择助贷模式开展业务,其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更多是以持牌金融机构和P2P平台为主,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某消费分期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不少P2P平台转型助贷模式,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

  根据零壹财经此前发布的《消费金融2018年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助贷模式即平台在前端负责获客、申贷及后端的贷后管理、催收等业务,资金来自银行、持牌消金公司、信托、资产证券化及P2P等方式,这些平台的盈利主要是获取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等相关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

  助贷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让不少平台嗅到了B端服务的“新生意”。

  品钛消费分期业务负责人岳昳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及商业机构中,随着消费分期逐渐成为线上交易平台的“标配”产品,越来越多的非头部电商、垂直细分场景、互联网流量平台想要开发消费分期产品。基于此,品钛研发了即插即用的“标准版分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品钛已对接了数百家商业机构,包括携程、去哪儿、唯品会、贝贝网、伊美尔、沪江网校、学霸君等,涵盖电商、旅游、教育、医美等重要场景。

  乐信也敏锐抓住了B端机会。财报显示,2018年乐信通过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实现金融科技收入2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8%。此前的4月19日,乐信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数十家国有大型银行、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金融科技、智能营销、支付合作、风控数据等多个领域。乐信CEO肖文杰透露,今年乐信将组建专门的部门,针对B端用户输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挑战

  消费金融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但后进入者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亟须关注。

  来自合规方面的风险或是大部分平台的主要担忧。在监管明确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不具备放贷资质后,很多机构纷纷进行整改并压缩相关业务。但事实上,在一些创新性业务上,除了业务资质,平台也可能遭遇合规性、政策性风险。

  上述零壹财经发布的《报告》指出,例如个人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贷款利率畸高、贷款业务催收不当等,这些都是消费金融服务商面临的潜在违规情况,面临较大的整改风险。

  与此同时,早期在各个细分场景中,不少平台在风险偏好上相对激进,盲目扩张,为了冲量,降低其风控标准,不惜与一些资质存在问题的小场景方合作,最终出现内外勾结套现、骗贷,或者场景方卷款跑路的情况,导致平台遭受损失,甚至很多分期平台逐步倒闭。记者注意到,尤其在医美、教育等场景,很多名噪一时的分期平台,如今均被迫停止展业或大面积裁撤门店、人员。

  来自市场的恶意竞争风险也不容小觑。“行业早期经常谈到反欺诈,而反欺诈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数据污染。很多机构都说自己有黑名单,但这个名单准不准?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没有人能给准确的答案,以致于当时很多好客户被误拒误杀,这样就会影响与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关系。”某金融科技机构产品部门负责人指出,很多机构由于没有征信牌照,不需要对自己的数据负责,在对外输出数据的时候会“留心眼”,不希望自己的核心客户在别的平台享受同样的服务,存在故意污染客户数据的情况。

  “此外,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数据孤岛问题依然表现突出。虽然百行征信已在陆续接入机构,但当前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共享和价值挖掘显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上述消费分期平台负责人直言,信用体系发展缓慢是当前消金业务开展的一大挑战。

  提及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持续规范,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告诉记者,从对“714”高炮平台的曝光和整顿,到网贷备案试点方案的推出,消费金融的灰色地带逐渐被清理,“牌照化、强监管”成为未来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形式。

  “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各消费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持续分化转型的压力。头部机构凭借着先发优势和股东资源,在市场上形成优势性的地位和份额,稳定增长;其他机构则需要在资源耗尽之前,持续地转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实现盈利。不过,不是每一个转型都能取得成功,不排除有机构转型失败、清盘退场的可能性。”陈嘉宁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主办单位:中视玖诚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优站互联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监督管理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9006183号-6
    外联电话:010-56049322 外联QQ:5691487
     Copyright © 2010-2018 环球信息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