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彻底了解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灭亡的关系

来源:搜狐媒体    主编:闵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12    

南宋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灭亡其实并没有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军事困境,外部有辽国和西夏的骚扰,北宋需要用“岁币”买和平。二是财政困境,禁军和官员太多,财政入不敷出。北宋商业发达,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就把失去土地的流民吸收进了禁军,禁军规模膨胀,人数多达100多万,但禁军的战斗力却很差。

历史教科书上把这种局面称为“积贫积弱”。

其实北宋不贫穷。财政有赤字,但民间很富有。尤其是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开封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一百多万。通过《清明上河图》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北宋的发达。

北宋弱吗?

看跟谁比。跟汉朝和唐朝相比,北宋的确很弱。但是,和当时的辽国相比,宋朝略微弱一些,但两国在宋真宗时期打成了平手,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一直到辽国灭亡,宋辽再也没有开战。

虽然北宋每年需要送给辽国30万(后来增加到50万)岁币。但这些费用不足一场战争费用的百分之一。对北宋而言,不算太大的负担。

跟西夏相比,宋朝占有优势。陕西军战斗力不输西夏军队。更重要的是,西夏内部不稳定,经济落后,打不起持久战。北宋灭亡之前,西夏已经快完蛋了。可惜,北宋先走一步,让西夏换发了第二春。

在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下,刚即位的宋神宗年轻气盛,总觉得堂堂天朝被辽国和西夏欺负了,颜面何存?不能忍。于是,启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文采好,品德好,一心为国。他的变法措施也是深思熟虑的。为什么却为北宋灭亡埋下伏笔呢?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裁军、裁撤冗官等。

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敛财、强兵。

重点是敛财。财政充裕了,就有钱练兵了。

前面说了,北宋只是财政穷,民间富得流油。因此,只要想办法把民间的钱财挪到国库里就行了。

这就导致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论战。

司马光说:天下之财是生产劳动产生的,是有数的,不在民则在官。你把民间的钱收上来,是与民争利,会导致百姓破产,加重民间疾苦。

王安石说:只要朝廷有善于理财的人,能够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两个人各有各的道理。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司马光是对的。因为王安石忽略了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安石这样,做事兢兢业业,清正廉洁。

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大批小人借机上位,比如吕惠卿、邓绾等。

吕惠卿不停的排挤王安石。邓绾的名言是,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除了小人上位,变法还造成了很多更严重的恶果:宋朝的商人、地主和农民大量破产,王朝中产以上的富户已经全部是封建官僚,天下之财被涤荡殆尽,流民中的羸弱者辗转死于沟壑,强壮者则啸聚山林成为盗匪……

因为官僚借由推行新法的机会,中饱私囊,成为了地方豪强。他们给朝廷聚敛十两银子,自己就要贪污两倍以上,地方商人、农民就会损失百两以上。这些地方豪强,既是官,又是垄断商人,又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主,黑白两道通吃。真正的民间商人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

除此之外,新党和旧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

总之,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了以下后果:

一,短期内,富国强兵的目的达到了,财政充裕,军队变强了。

二,长期来看,民间被折腾的七荤八素,民穷财尽,流民四起。

三,小人上位,党争开始。

四,新党旧党都开始贪污,搜刮民间财富。以司马光为首的文人士大夫组成的旧党本来非常重名声和学问,不怎么贪财。但是看到新党肆意侵占民财,不受惩罚,也开始有样学样,毕竟不贪白不贪。

这样,北宋怎么还能好?

王安石变法共推行了十八年。北宋官场和民间实现了质变。

1081年,宋神宗推行变法的第十四年,离神宗去世还有四年,经过王安石变法强大的北宋,集合35万军队,20民夫对西夏发动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元丰五路伐夏。

北宋差点灭掉西夏,但最终功亏一篑,数十万人殒命。王安石变法聚敛十多年的财富毁于一旦。

宋神宗死前指定司马光为太子的老师,等于是委婉的承认了变法失败。

宋神宗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登基,是为宋哲宗。宋哲宗在位15年,英年早逝。其弟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徽宗朝大部分小人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中发迹的。

总结:王安石变法导致小人上台,官场风气改变,很多官员变成了官商和豪强,商人、地主、农民破产。宋徽宗接手后,变本加厉,民穷财尽,流民四起。金国崛起后,北宋灭亡。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