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强军之路】第八集:歼-10战机一飞冲天!

来源:央广国防时空    主编:闵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3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栏目继续推出10集系列节目《见证强军之路》。这组系列节目选取百万大裁军、组建陆军航空兵、我军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着舰等10个重大历史事件、开创性军事行动,深入采访了十多位事件亲历者、行动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深情回忆和生动讲述,再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人民军队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光辉历程、时代强音,一起感受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重大突破和伟大成就。敬请关注收听。

  本集关注

  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机首次试飞成功。这是第一款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三代先进战机。歼-10列装后,我军空中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积累的经验至今依然滋养着我国最新型战机的诞生。

  本集见证:歼-10战机一飞冲天

  见证人:歼-10战机首飞试飞员雷强

  雷强:“1998年3月23日,歼-10第一次试飞的时候,人还是很紧张。航医说,让我上飞机之前量个血压。我说,不量了,现在给我量血压,你那个血压计,我绝对给冲爆了,水银都冲出去了。她说那行,量个脉搏吧。她一量,一分钟150多次,平时咱们一分钟60多次的脉搏。所以说不紧张是骗人的,因为这个飞机还从来没有离过陆地,很有可能上去就回不来。”

央视军工记忆节目记录首飞情景

  1998年3月23日下午4时,雷强穿上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机场跑道。从塔台到歼-10试验机,距离200米,雷强却感觉很漫长。登机前,雷强对歼-10战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说了一段话。

  雷强:“我说你放心,有任何情况,只要不是飞机马上爆炸把我炸死,我一定把飞机开到跑道上,让你们知道咱们十几年错在哪儿。我这话一说,大家就全部流泪。我想完了,看来真回不来了,咱们飞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谁上飞机就有点那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但是你也得飞啊,党和人民交给你了,这个事就压在你身上了,成功了当然最好,不成功那咱们也得知道错在哪儿。”

  国外新型飞机研制,新品采用率通常不会超过30%。歼-10作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使用的高新技术超过了60%。新品采用率越高,技术跨度越大,风险就越大。

  滑行、加速、起飞……激动人心的20分钟过后,雷强驾驶着歼-10战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首飞取得圆满成功。一盘录像带《首飞纪实》记录了当时的感人场面。

  雷强:“起飞很顺利,非常顺利!后来我也是看他们做的纪录片叫《首飞纪实》,首飞成功后,下面人群里扔帽子的,扔本子的,站在凳子上喊的跳的,因为之前没有看过这飞机离开陆地,这是第一次。我觉得这个飞机挺好,在空中操作什么都挺好,一系列的试飞动作都做完,然后回来落地。我都没有想到,落地非常漂亮。”

  驾驶歼-10战机一飞冲天时,雷强并不知道,当时站在地面的歼-10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比他还紧张。“一抬前轮,很多人都鼓掌,我没鼓掌,我专盯着这架飞机。它飞呀飞呀飞呀,等到一落地的时候,我想,成啦!这下可以交上好答卷。”宋文骢回忆道。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歼-10战机从1986年立项研制到1998年首飞成功,跨越了12年。这次试飞成功,意味着我国有能力自主设计研制第三代战机,我国航空工业和我军空中装备建设从此跨入新阶段。雷强回忆,为了纪念歼-10首飞成功,满头银发的总设计师宋文骢当场宣布,把自己的生日改到3月23日。

  雷强:“下飞机后,我第一个跟宋总拥抱的,眼泪已经忍不住了。十几年,大家这么努力才完成首飞。从仿制、改造,到自己研制,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做到了。飞完庆功宴,宋总就宣布:我的生日就是今天。原来宋总的生日是3月25日,他改成3月23日。”

歼10成功首飞后,总师宋文骢(右)和试飞员雷强等人泪流满面

  完成首飞任务后,雷强回家看望父母。从机场到家,骑自行车只要40分钟,但因为歼-10研制要争分夺秒,雷强已经3年没有回家。这次要回去报个平安,和父母分享首飞成功的喜悦。

  雷强:等到我首飞完了以后,把那个叫《首飞纪实》的录像带拿回家播放。我记得很清楚,看了一遍后,老爷子就说你们都睡吧,我坐这儿再看一会儿。到半夜,我一看怎么还有灯光,我就出去看——我父亲坐在那个小板凳上还在看,流着眼泪。因为我父亲就是咱们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抗美援朝也去过,他说:不容易!不容易!你小子给我们飞行员的后代争光了。我说咱们赶的年代好,赶到这时候了。

歼-10首飞成功有关研制、试飞人员合影

  拥有一款完全自主研制的国产先进战机,是雷强的父亲和几代空军飞行员的愿望,也是当时我国国土防空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在听取有关部门汇报时指出,今后作战,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

  那一年,22岁的雷强刚从航校毕业来到部队,成为一名年轻的空军飞行员。

  雷强:我当年是所谓的作战小分队,只要有敌情肯定我们哥儿几个上。我当时很年轻,20多岁,训练的时候,我会跟长机说,你回头看看,是不是我后面有什么在攻击我,不放心。因为咱们原来的飞机,歼-6、歼-7是没有雷达的,靠飞行员眼睛去扫,眼睛一眨你都看不见了,现在我回想起飞个拦截课目那真费劲。

歼-10研制对于当时航空工业薄弱的中国而言,难度太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为标志的第三代战机已经在国外陆续亮相。1978年,美国F-16战机服役。1985年,苏联苏-27战机服役。加快提升武器装备水平,成为当时我国空军建设的紧迫任务。1986年,邓小平作出批示,被称为“十号工程”的中国第三代战机研制计划正式立项,这就是后来的歼-10。

  雷强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战机还没有定型生产。

  雷强:“咱们原来是靠苏联,都是仿制或者模仿苏式战机。包括咱们原来的歼-5、歼-6、歼-7,直接对应他们的都是米格-17,或者米格-19,或者米格-21。现在要自己搞一种飞机,对中国当时来说确实是太难了。”

  为培养三代机试飞员,空军从全军范围内挑选了24名飞行员,开始专门培训,雷强入选。但第一次看到三代机数字化、信息化的座舱时,这些精挑细选来的飞行员们一下子全蒙了。

  雷强:“我不知道看什么。比如原来都是一个表一个表,表有高度、有速度、转速,像手表似的有一个针。现在不行了,现在上面是块屏幕,相当于小电视放在里面,所有的信息,高度、速度、航向全在上面,它就是用一个数字告诉你。好多飞行员都没有见过,看不过来。”

  参与培训的外国飞行教官说,中国人也许能设计制造出先进的三代战机,但是中国没有飞行员能驾驶三代战机。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年轻气盛的雷强。

  雷强:“说句实话,这很受刺激,1985年、1986年我们才30岁,那得争一口气。”

  雷强和战友们,从最基础的适应性训练做起,一步步适应三代机全新的数字化操纵界面。

  雷强:“比如说打导弹,给你出一个方框,如果这个三角指示在上面,证明你可以发射,指示在右边,说明距离远了,指示在左边,可能距离近了,你不能发射,它会显示出来让你判断能不能发射,出来以后0.3秒,让你看,马上yes还是no。那你得连续一百次不能错,它是随机的,各种情况。那时候咱们都没有见过电脑,中国飞行员都不容易做过去。”

歼-10的设计

  24位不服输的飞行员,争分夺秒,轮流上机练习。最终,雷强第一个通过了全面测试。

  1992年,歼-10全尺寸样机成型后,雷强获得了参与设计研制歼-10的机会。试飞员参与新飞机设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雷强:“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发动机装上去了,大家很高兴,鼓掌献花。第一次开车,有东西进来把发动机叶片都给打坏了。换发动机咱们再来,又打了。大家想不通了。后来才发现,因为发动机的推力大,在地面吸力太大,看不着的东西都吸进去了。就是大太阳天你在那儿开车,它都可以把地底下的水抽出来,你都能看到一条白带抽到里面去,像这样的就完全是一点点摸索出来了。”

正在组装的歼-10

  作为试飞小组成员,雷强对歼-10设计提出过上百项建议,包括显示器如何排列、按键如何设置等等。为了说明油门杆上的按钮怎样布置更符合飞行员的操纵习惯,他甚至用橡皮泥捏出了油门杆的样子。

  雷强:“原来歼-10的起落架在机翼上,就是在翅膀上,两腿这么直接伸起来,现在咱们长在机身上。把机翼全腾出来,干什么?挂弹,是为了作战。类似这样的事,对中国人来讲,在当年完全是第一次。”

歼-10战机首飞试飞员雷强(左)接受央广记者穆亮龙(右)的采访

  每一种新型战机的问世,都要经过试飞员几十个极限试飞科目、上千架次的试验飞行,才能拿到翱翔蓝天的“通行证”。2003年底,歼-10战机正式定型。雷强自豪地说,5年试飞中,歼-10没有摔过一架。

  雷强:“谁都没有做到,全世界电传飞机只有歼-10在整个试飞阶段没摔过飞机,那就说明什么?通过计算机控制飞机,我们的技术应该说还是相当可以。我觉得在世界的航空史上都应该写下重重的一笔,全是靠反复试验,一点点数据推算。完全靠中国人的这种勤奋,加班加点。”

2009年,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正式开始采用歼-10为表演机型。

  2004年,歼-10战机正式列装,交付部队。时任空军司令员乔清晨评价说,歼-10列装“使我军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歼-10飞行员双手不离操纵杆,就可以完成目标捕获、导弹加载、目标攻击的完整攻击链,在高机动环境下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

  曾飞出歼-10战机6项国内纪录的试飞员李中华,还清晰记得歼-10战机列装时的场景。

  李中华:我记得当时部队来接装了,我们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宋文骢老师,他非常感慨地讲了一番话。他说从设计到交付部队用了18年时间,就像养一个孩子,从小开始养了18年,今天参军了。尽管他还比较青涩,可能脸上还有青春痘,但是他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了希望的。

  今年是歼-10首飞2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航空工业再上新台阶,歼-10战机已经研发出系列机型,成为我军空中力量的主战装备之一。

  2018年11月6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在万众瞩目下,在世人的惊叹声中,装配国产大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歼-10B战机首次公开亮相,并多次完成眼镜蛇机动,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架能够完成眼镜蛇机动的鸭式布局单发战机。歼-10B战机一飞冲天的那一刻,今年61岁的雷强就在现场。

  雷强:现场看得很激动,完成得非常好,我觉得真的给力。这过去20年,歼-10也在不断地改进,歼-10B是把雷达、干扰、航空电子做了升级。这次在珠海,大家看的是加了矢量推力的发动机,原来咱们尾喷口是不能动的,现在尾喷口是可动的,作战效能就提高很多。而且这个项目是歼-10总设计师宋院士原来就一直想办的事,但是那个时候咱们发动机跟不上。对中国人来讲确实是挺难的一个事,但是我们现在做到了。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