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世界经济需要全球共同呵护

来源:央视网    主编:闵江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17    

2008年9月15日,以拥有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倒闭为标志,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宣告爆发。世界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冲击,多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站在危机爆发1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看待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给予人们的经验和教训?如何避免危机重演?9月16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曾刚以及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全球金融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曾刚: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债务危机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曾刚:次贷危机根源来自债务的过度积累,当时金融机构以非常低的门槛给买不起房子的人发放贷款,而且发放次贷之后,又通过包装把它卖给全世界的投资人,所以当借款人出现违约风险,就会波及到所有人,就使国内风险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如果再往前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是日元和美元利率非常低,东南亚大量金融机构在国际上借美元或者日元,这就导致如果你的汇率下跌,本币贬值,那么债务就会一下上升,这场危机表现为金融部门币种上的错配,但是背后的实质还是过度借贷。

  胡颖廉:高杠杆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推手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2007年8月到2008年年初,我在美国访学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当时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在课堂上讨论美国房产贷款,尤其是次级贷款可能的泡沫和潜在的危机,但是并不受外界关注,监管层也没有什么动作;再一个我所在的大学商学院最受欢迎的一个专业叫金融工程,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债务,通过各种计算模型打包成大家看不大清楚里面隐含风险的资产包裹,再高价卖出。所以今天来看,监管层的自我甚至是自负,导致金融危机放大和蔓延,这一点也非常值得反思。

  全球金融危机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曾刚:量化宽松的应对措施治标不治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曾刚:从短期效果来讲,如果以避免大萧条、极端经济紧缩的结果来看,当时的量化宽松还是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QE解决不了过度负债的问题,反而让债务可能更多了。美国全社会包括居民杠杆都比国际线更高,用更多的钱或者更高的债务来推高基本市场和经济繁荣,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现在看就会有新的隐忧。

  胡颖廉:监管政策碎片性 风险危机放大化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危机爆发以后,其实一直存在各种争论,比如救还是不救?再比如先救华尔街还是救普罗大众?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叫做监管的碎片化或者治理的碎片化。再比如欧盟跟美国就很不一样,2008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欧盟都持比较保守的财政政策,但又带来了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争论,和不确定的政策,就导致了治理的碎片化,使得风险和危机被不断放大。

  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曾刚:加强监管和体制改革是应对的根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曾刚:一是监管要逐渐优化和调整,再一个还有不少体制性问题需要改革。为什么美元升值会加剧全球危机?因为国际货币体系跟国际治理体系过度依赖,这就需要形成一个新的治理格局。如果这些深层次的制度没有很好推进,光靠金融监管或者货币政策,还是很难解决问题。

  胡颖廉:加强金融监管 多设路标 少设路障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监管的本质是寻求一种均衡,企业有企业的利益,金融机构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居民有居民的利益,而且它们彼此间还可能相互冲突。监管就是要在不同的利益之间寻求动态均衡。单纯只强调加强监管,可能就会导致产业丧失活力,对整个经济不利。

  曾刚:应对金融危机 需探寻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曾刚: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未来金融危机从形成到应对,实际上都是全球化的过程。所以应对潜在的金融危机,还要探寻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一要让全球监管规则统一,避免监管套利空间;二是各国都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共同呵护世界经济。一些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牵动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就不仅要考虑自己内部,还要考虑全球的责任和影响。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闵江宁